是时候给职业“陪诊师”立规矩了

今年以来,“陪诊师”作为一种新型职业在社交平台上火了起来。除了北上广,像郑州、重庆、长沙、成都这些城市,陪诊师也如雨后春笋般涌现。业内相关人士告诉记者,当下陪诊师职业层面的“火热”和陪诊这一行业逐渐走向标准化密不可分。

所谓陪诊师,就是陪同帮助他人就医的人,具体服务有帮人挂号、代取药品取报告、陪伴看病。陪诊师是一个新兴职业,与医院导诊不同,陪诊师更像是患者的“随行导游”,既要在就诊前做足攻略,还要在就诊后做好各种代理工作,最大限度地节约患者的时间和精力。

有需求就有供给。医院陪诊师的出现,既满足了一些病患的就医就诊等需求,同时也细分了就业新渠道,满足了一部分人的就业需要,同时这也一定程度上优化了医院医疗秩序,提升了医院医疗资源效能的发挥,可谓是一举多得。

当下,市场十分需要专业的陪诊师。《第四次中国城乡老年人生活状况抽样调查成果》显示,2020年我国失能老年人达到4200万,空巢和独居老年人达1.18亿,面向老年人的陪诊服务存在广阔的市场空间。与此同时,需要“陪诊师”的,不仅有老年人,更有儿童、孕妇、独居青年、异地就医患者等多类群体,其中年轻人居多,媒体调查达到6成多。

但是,到目前为止,陪诊师这一职业尚未被录如人社部发布的《国家职业分类大典(2022年版)》中。不仅如此,行业内陪诊人员的专业规范、收费标准也未出现统一要求。而在服务模式上,有个人陪诊,也有机构组织,直接上岗的成本、门槛较低。时下多人都来做陪诊,他们成单几乎没有任何成本,所以价格也很低,但服务和质量都得不到保障。而就实际来看,专业的陪诊师应具备一定的医疗知识,同时要有一定的医疗资源。这样,病患有就诊和陪诊等服务需求时,陪诊师才能得到尽可能好的服务。

此外,陪诊也面临着一定的潜在风险隐患。如陪诊过程中遇到病患突发意外,发生违约责任或侵权责任时双方责任如何界定等,目前并没有明确的规范。虽然现在已有部分陪诊机构开始采取规避风险的做法,如在开展陪诊时明确说明了“80岁以上老人及临产孕妇还需一名家属陪同”等,但对于个体陪诊师,却并没有相关的明确避险或承担责任的明确约定,一旦产生纠纷将会较为麻烦,陪诊师个人和患者等的权益都难得到及时充分的保障。

备预无患,未雨绸缪。不管是引导行业的健康长远发展,满足病患、从业者的各自需求,还是确保陪诊过程中各方权益得到更好保障,都是时候对“陪诊师”职业、行业进行进行全面规范了。

一方面,纳入新职业分类。与时俱进审慎细密的调查研究,根据市场需求及时将“陪诊师”等纳入到最新的细分职业种类当中,便于及时有效的管理和引导;另一方面,明确准入门槛。或建立机构或人员的备案登记制度,至少也应鼓励服务人员考取《养老护理(医疗照护)技能水平评价证明》等职业证照,确保这一行业的服务有基本技能素养保障。

(来源:九派新闻)